教育变革之下,民办国际学校到底何去何从?

来源: 财讯界 2021-08-31 10:32:14

 

2021年,是教育风向标发生巨大转变的一年。

2021年5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是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的法律)第三次修订版正式发布落地,时隔三年,民办教育促进法也释放出一些可读信号。

据了解,新出台的实施条例对现行条例作出了全面系统的修改,明确了民办学校举办者的权利义务和在审批设立等各环节的要求;并对民办学校的收费和管理机制、监督管理体系、差别化扶持措施等方面作出新的规定。从章节条目上来看,现行条例共8章54条,修订后为9章68条,并删除了“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一章,增加了“教师与受教育者”和“管理与监督”两章。并将“扶持与奖励”一章的名称改为“支持与奖励”,删除了原有的“合理回报”相关条款,明确指出将优先扶持办学质量高、特色明显、社会效益显著的民办学校。

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本质差别

在义务教育阶段,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宁愿花高昂的学费也要把孩子送进民办学校呢?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到底有什么差距?

首先,高收费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生源质量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高收费民办学校收到的学生质量,都要比公办学校更好,当然即便是在国家出台相应的文件下;同样,更好的生源意味着高质量的学氛围,于是家长也会倾向于民办学校,希望能够鞭策并鼓励孩子积极上进。

其次,相对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最大的竞争力在于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公办学校教师都是事业编制,也就是所谓的铁饭碗,因此,很多人并没有民办教师的危机意识,民办学校就不一样了,民办学校之所以能够生存和发展,靠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靠的就是企业管理优势,如果民办学校的教师不思进取,很容易就被淘汰。

因此,高收费民办学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的优势,往往才是家长们愿意花大价钱把自己的孩子心甘情愿送到民办学校的根本原因。

民办国际学校的“危机”到了

据相关数据统计,2020年,全国共有民办学校18.67万所,占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比例超过1/3;在校生共5564.45万人,占比接1/5。由此,民办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促进教育改革的一股重要教育力量。

7月1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明确表示各地要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理顺体制机制,实现稳过渡,将各地民办学校逐步转变为公办学校。

基于此政策,笔者关注到最发生的一条新闻:最江苏宿迁洋河新区关于民办国际学校的事件闹的沸沸扬扬,且仍在持续发酵中,在做了些调查和了解之后,秉着客观中立态度,简单梳理一下事件过程:

洋河中加学校是由宿迁市洋河新区管委会招商引资的重点民生项目,隶属于中加集团,1997年就在北京开办第一家中加学校,洋河中加国际学校是中加国际教育集团在中国举办的第29所联盟校、江苏省第一所中加国际学校,也是宿迁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的新型国际化学校,对洋河本地教育来说,是一个稀缺且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75

事件时间线

2017年12月4日,洋河新区管委会与中加集团签约,合作时间为50年;

2018年1月19日,在洋河新区原定校址举办开工奠基仪式,并开始派驻第一批团队开展学校筹备工作;

2020年9月,开学前招生105人,因疫情原因,学校建设未完工,所以幼儿园和小学1-4年级共84名学生使用幼儿园的校园开学,而小学5、6年级以及初中生共21人送到北京中加学校临时借读;

2021年1月25日洋河新区管委会换届,于4月23日单方面宣布在洋河中加学校院内举办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如东中学。双方经过多次协商,未达成满意结果;

8月21日上午洋河中加学校和洋河新区管委会共同召开了家长会,告知家长在国家八部委压缩民办教育比例的大政策下,经管委会和中加学校协商同意,对中加学校予以停止办学。

8月22号晚上10:11分,洋河新区公众号发布公告正式官宣,关于中加学校宣布终止办学,相关单位介入处理等内容;

同日晚上12点整,洋河中加学校发布入学通知。

<img alt="75" imageslim"="" border="0" data-cke-saved-src="http://images.jumeinet.com/uploads/d-2021-08/docx_a6ca065534304286a3de24adeb9dd0d0_0.png?imageMogr2/auto-orient/thumbnail/600x/blur/1x0/quality/75%7Cimageslim" src="http://images.jumeinet.com/uploads/d-2021-08/docx_a6ca065534304286a3de24adeb9dd0d0_0.png?imageMogr2/auto-orient/thumbnail/600x/blur/1x0/quality/75%7Cimageslim" style="border: 0px; vertical-align: top; max-width: 600px; display: block; margin: auto;">

docx_eee01399f13f4986900d50f008c346df_0.png

事情持续发酵,双方各有立场,但从目前现状来看,洋河新区管委会的做法确是有失偏颇,洋河中加学校自落户洋河新区一直合法办学,取得了政府颁发的办学许可证,管委会在未通知学校和家长的基础上,单方面告知停办学校,事后并未妥善处理,甚至是用一些强制手段来掩盖。事件仍未有定论,谁对谁错我们暂不予争论,但家长、孩子以及学校教职工是最大的受害者。

尤其是在临开学之际,多少家长费尽心思,在新区购置房产,为孩子的学籍四处奔走,满怀期待地等着把孩子送入优质学校,却突然被告知学校停办,其心情想必大家也能感受。

实际上,从2010年首次提出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开始,到2021年修订版实施条例的正式发布,国内的教育环境在技术、观念、改革的背景下不断进行着更迭进化。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也指出,长期来看,民办教育的方针导向为扶持与规范并重。“政策发布之后,民办学校目前的担心并不在条文本身,而是集中在地方政府的实施层面,即一头沉或者一头偏。重规范、轻扶持,或者是只规范不扶持。”为此,刘林建议,各地方政府在政策实施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规范和扶持措施,在一定阶段内要实现综合衡,向市场释放出一个正确的政策信号。

洋河新区管委会“一刀切”的行为是否妥当?以及事件后续问题如何解决?希望能够给各方一个满意的答复。

同时,大家在持续关注此事件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的资源应该如何合理衡?教育资源中的市场参与的度应该如何把握?教育变革之下,民办学校应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未来的长期问题。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内容